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概况 >> 行政区划

长岭县

来源: 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【 字体:  

  长岭县位于吉林省西部,松原市西南部,东经123°6′至124°45′,北纬43°59′至44°42′之间。海拔145米至270米,地势平坦。东与农安县接壤,南与公主岭市、双辽市交界,西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毗连,北与通榆、乾安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为邻。交通四通八达,十分便利。通让、平齐铁路在境内太平川站交汇通过,国道203线纵贯南北,省道长白公路横跨全境。总面积5728.43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21万公顷,林地17万公顷,草地16万公顷。 

  全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,四季分明,年均气温5.8℃,摄氏10度以上有效积温2919度,降水量449毫米,全年日照2713.1小时,无霜期140天左右,具备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。盛产玉米、葵花、大豆、小豆、绿豆、马铃薯、高粱、花生、辣椒、大蒜、黄烟、西瓜等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、吉林省玉米出口基地县、全国油料生产重点县。

  长岭县自然资源丰富。地下矿藏有含油率51%的油母页岩储量2.7亿立方米,硅砂储量4亿吨以上,石油储量2亿吨以上,天然气可开采储量334亿立方米,矿泉水、膨润土、草炭土、粘土、建筑用沙等储量大,陶粒页岩储量十分可观,仅5平方公里储量达4083万吨。水资源总量4.2亿立方米/年,水面1.3万公顷。地上野生经济植物380多种,其中100多种可入药。

  长岭县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。1949年4月,县境隶属吉林省。1956年,长岭县隶属吉林省白城专署。1992年,长岭县隶属吉林省松原市。全县辖12个镇、10个乡、232个村、6个国营农林牧场,总人口64万人。民族以汉族为主,少数民族有满、回、蒙古、壮、朝鲜等10个民族,7610人。县政府驻地长岭镇,距省城长春市120公里,距市政府驻地松原市130公里。

  一、历史沿革

  长岭县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。建县前为游牧地,其历史沿革溯至公元前。商至西周介于鬼方、肃慎两族之间,东周至秦归东胡,汉至三国属鲜卑族,晋至隋归契丹族,唐属河北道松漠都督府辖,五代十国复归契丹族据,辽至北宋属上京道乌古部乌古敌烈统军司辖,金至南宋属金临潢府路东北路招讨司辖,元为蒙古王公斡赤斤封地,属中书省宁昌路折连川辖,明为蒙王兀良哈领地,清初仍为兀良哈领地,后封为扎萨克辅国公牧地,属哲里木盟郭尔罗斯前旗辖,清末设吉林巡府,归东三省总督节制。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1月9日),东三省总督徐世昌等向清廷奏请,在吉林“省城之西郭尔罗斯所放蒙荒地,长春、洮南两府道,拟于适中之长岭子地方设知县一员,名曰长岭县”。同年12月26日,光绪御笔朱批会议政务处议复,增设“吉林省属长岭县”,“酌派设治委员先行试办”。

  设治初,“花翎四品顶戴准补双城厅通判,蒙荒行局总理兼任试办长岭县设治委员张呈泰,暂就伏龙泉原设蒙荒行局”,启用“长岭县设治委员之关防”任事理政。同年秋,将新安镇(原属农安县)以北新垦旗地,“并析农安县西境农家、农齐、农国3区置长岭县”。设治委员办公地点也由伏龙泉迁驻长岭子屯(今长岭镇)办公。在长岭子屯东头(今东门外道南)设临时衙署、临时监狱(均租用民房)。同年10月又设邮政局、税务处等。长岭县设治后,先将农安县划拨的农家、农齐、农国3个区改划为长升、长恒、长济、长豫4个区,接着又在长岭子增设长益区。

  1909年8月6日(清宣统元年六月二十一日),撤销长岭县设治委员,开始启用木质的“长岭县之关防”印章,也就是正式设县。长岭县设治时,县城住户不足200户,居民不过千人。

  1913年(中华民国2年)实行官制改革,长岭县划归吉林省西南路道尹管辖。

  1914年6月,西南路改为吉长道,长岭县隶属吉长道管辖。

  1919年将11个乡改为11个区。

  1929年(中华民国18年)2月25日,废除道级建制,长岭县直隶吉林省。

  1930年遭涝灾后,将全县11个区缩变为8个区:一区(县城)、二区(流水坨子)、三区(太平山)、四区(利发盛)、五区(新安镇)、六区(七号即鲍家烧锅)、七区(北正镇)、八区(泰和镇)。

  1938年1月,日伪政权实行街村制,全县8个区改划为一个街(长岭街),16个村(固鲁玍、流水坨子、二龙山、太平山、老爷庙、李药铺、利发盛、三县堡、福庆长、腰坨子、新安镇、郎家窝堡、鲍家烧锅、西八大公司、北正镇、泰和镇)。

  1941年7月1日,四平省成立,长岭县划归四平省管辖。太平山、老爷庙、李药铺、泰和镇划出,太平川、保康划入,全县辖1街14村。

  1946年2月,长岭县建立了人民政府,隶属辽西省二专署。同年6月,辽西省改称辽吉省,长岭县改隶辽吉省二专署。

  1947年,长岭县下辖9个区。

  1948年7月,辽吉省改称辽北省,长岭县隶属辽北省二专署。

  1949年4月,东北实行新区划,长岭县划归吉林省。

  1956年长岭县隶属吉林省白城专员公署(白城地区行政公署)。同年3月,保康划出。6月茂林划入。同时,县内撤销9个区,重建3个区、48个乡和4个乡级镇。

  1957年5月,将3个区调整为5个区。

  1958年2月,撤销5个区,将48个乡、4个镇调整合并为22个乡、2个镇。同年9月,全县24个乡镇组合成立10个人民公社:黎明(长岭镇)、跃进(流水)、超英(利发盛)、新华(新安镇)、红光(茂林)、松辽(前七号)、东风(大兴)、红旗(太平川)、金星(北正镇)、红星(太平山)。

  1961年2月,茂林镇公社划归双辽县。同年4月,将9个公社划为26个公社,分别是长岭镇、东六号、太平、龙凤、流水、集体、光明、太平山、朝阳、永久、利发盛、福庆长、三县堡、东岭、腰坨子、新安镇、二里界、前七号、十家户、永胜、大兴、八十八、太平川、三十号、北正镇、三团等。

  1962年5月,又分划出双龙、新风、七撮、海青等4个公社。

  1964年7月,长岭镇、太平川先后改为镇建制。

  1966年4月,朝阳公社划归农安县,巨宝山、三青山两个公社划入长岭县。

  1983年12月,公社改为乡,生产大队改为村。全县共有29个乡和长岭、太平川2个镇。

  1984年12月,巨宝山、前七号、新安镇、太平山4个乡改为镇 。

  1992年7月1日,建立松原市,长岭县划归松原市管辖。同年12月,北正镇、三青山、大兴3个乡改为镇。

  1994年6月,又有利发盛、永久、流水3个乡改为镇。目前为止,全县共辖16个乡12个镇,233个村。

  二、自然资源

  全县土地平坦,有耕地33.26万公顷,盛产玉米、葵花、大豆、马铃薯、辣椒、黄烟、西瓜等农副产品,正常年景油料产量在10万吨左右、玉米产量300万吨左右,葵花籽产量曾在全国各县(市)中排名第一,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、吉林省玉米出口基地县和全国油料生产重点县,具有地方特色的长岭葵花籽、三青山镇土豆粉条、新安镇“三辣”(辣椒、大蒜、黄烟)声名远播,被吉林省政府认定为名牌产品,多次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奖,“三青山”粉条获国家地理产品标志保护。

  草原面积广阔。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”,是对长岭草原风光的真实写照。全县有草原16万公顷,年产优质牧草20万吨以上。其中,腰井子大草原面积达5500多公顷,1986年被国家正式列为羊草草原自然保护区,是欧亚草原带羊草草原保存最大最完好的天然草场,也是松嫩平原上未被开垦的最大最好的草原草场之一,所产羊草质地柔软、营养丰富,素有“草中细粮”的美誉,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知名度。成群的牛、马、羊,林立旋转的风机,构成了壮美、秀丽、旖旎的草原风光。广袤无垠的大草原,已成为长岭重要的旅游开发资源,是都市人休闲、娱乐、采风、观光的青睐之地。林业颇具规模。

  出色地完成了“三北”防护林工程一、二期造林任务,被国家授予“三北防护林建设一期工程先进单位”、“营造百万亩森林县”等荣誉称号。田纪云同志为此题词:“植树造林,绿化祖国”,并在长岭立碑纪念。如今,全县已拥有林地17万公顷,木材总蓄积量达460万立方米,人均7.2万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达到19.12%。层层绿色屏障,即庇护了农田,又净化了空气、美化了环境。

  风能开发潜力巨大。常年以西南、西北风为多,年平均风速3.5米/秒,现已规划风场12处,二级标准风场总面积达到1200平方公里,有效风能达500万千瓦,中电投、中水投、龙源等国内知名企业已在长岭开发建设风场7处,安装风机236台,总装机容量达35万千瓦,年发电近9亿度,长岭已成为全省百万千瓦风电基地,列入全省“十二五”风电远景规划。到2015年,全县风电产业规模将达到180万千瓦,2020年将达到400万千瓦。

  矿产资源丰富。现已探明石油储量12.46亿吨、天然气储量825.7亿立方米、硅砂储量1亿吨、油母页岩储量1亿立方米以上、膨润土储量2亿吨,以天然气为燃料和原料的新兴产业在长岭方兴未艾。丰富的资源构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生代和新给源。

  (责任编辑:SYWZ01)
【E-mail推荐 【纠错】